经典医案

失眠3年,加重 1 个月

陈某,男,57岁。 2005 年1月 12 日初诊

病史:患者3年前因工作压力、劳累,饮食不规律,渐出现失眠、头晕等症,自行购买安神补脑液等药服用,初则有效,后失眠逐渐严重,甚则靠服用舒乐安定方能入睡3-4小时,醒后又觉头晕不适,曾服用中药调治疗效欠佳。西医诊断为失眠(植物神经功能紊乱)遂来中医治疗。刻诊:头晕心烦,面红,精神尚可,夜寐不安多梦易醒,口干口苦,大便黏而不畅,纳食一般。苔黄腻,舌质红,脉弦细略数。

中医诊断:不寐。

辨证属胆胃不和。

治法:清胆和胃,化痰安神。

处方:蒿芩清胆汤加减。

青蒿 12g,黄芩 10g,茯苓 15g,石菖蒲 10g,

15g(包煎),青黛 9g(包煎),甘草 6g,姜竹茹 10g,

淡竹叶 6g,郁金 10g, 白豆蔻 10g(后下),姜半夏 9g,

夜交藤 10g,炙远志 10g,合欢皮 12g,北秫 米 15g,

生薏苡仁 15g,炒薏苡仁 15g,生甘草 10g。

7 剂,每日 1 剂,水煎服。

 

二诊:心烦头晕减轻,夜寐较前明显好转,每晚能入睡6-7小时,食欲增加,偶有口苦,排便较前畅,苔腻稍退,舌质红,脉弦细略数。

原方再进 7 剂,每日 1 剂,水煎服。

 

三诊:药后夜寐渐佳,口苦已除,苔薄微黄,舌质红,脉弦细。

前方去白豆蔻,加合欢花 10g。

7 剂,每日 1 剂,水煎服。

 

【临证心悟】蒿芩清胆汤源于俞根初《通俗伤寒论》,为湿热郁阻少阳所立方。方由青蒿、黄芩、半夏、姜竹茹、炒枳壳、陈皮、茯苓、碧玉散所组成主治外感湿热之邪,留恋不解。症见微恶寒而发热,有汗不解,朝轻暮重,头重肢倦,胸闷痞满口苦口干等症。根据谨守病机、异病同治之法则,师古而不泥其方,灵活辨证运用于内科杂病和其他疾病中,取得满意疗效。方中青蒿苦寒芳香,轻扬宣透,黄芩苦寒清热燥湿,二药为伍,清透少阳湿热;姜半夏、陈皮、姜竹茹辛温苦寒,辛开苦降,分消走泄。用北秫米和胃安神,与半夏相配,共增和胃安神之功。茯苓、碧玉散、淡竹叶、生薏苡仁、炒薏苡仁化湿和胃,使湿热痰从小便而去,使痰湿有出路。用郁金、石菖蒲、白豆蔻代以炒枳壳,化湿和胃、解郁安神之效更甚。更加炙远志、合欢皮、合欢花、夜交 藤加重安神之力。胆为中正之官,胃不和则卧不安,胆热得清,胃郁得解,湿去痰消,热无稽留,而诸症悉除矣。